2001年,设计师黄柏青(黄糊糊)创立了自己的品牌,并把这个品牌命名为GROTTO个乐。这个兼具个性与快乐的品牌,怀揣着他们“生而自由”的价值观,今年已然步入了他们的第二十周年。
童年时候的黄柏青,对于“艺术”这个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,但是他总觉得有些事务的线条和质感在冥冥之中显得格外迷人,尤其是故乡的古厝、木质的摆件,这些点点滴滴构成了他的艺术雏形。在伦敦圣马丁学习之后,他更是扎扎实实地体会到了艺术的价值和多种形式的表达,也形成了他对设计作品的艺术基础。
黄柏青喜欢别人叫他的昵称——黄糊糊。这个名字也是他价值观的体现,“包容且随性”。 而对于他的每一款包,他都希望“能够把包包作为一个艺术品,经久不衰”。怀揣着这样的价值追求,GROTTO个乐也成为了一个对艺术感极为执着的品牌。
为此GROTTO个乐专门成立了一个艺术基金。在这个艺术基金的联系下,与Kai Teichert合作《单一神话》艺术展,推出五款跨界艺术品手袋;与年轻的艺术家周楽、王颖推出了Nano Bastet Artist 猫神艺术家系列,支持国内的青年艺术者;在德国发行了名为《GROTTO》的艺术杂志,讲述原创猫咪icon“Ami”的故事......
同样,对于作品来说,艺术的概念需要有实际的载体。黄柏青的作品则有着不一样的价值承载。
2018年黄柏青(黄糊糊)与艺术家乔小刀推出了联名背包,这款联名背包带着黄糊糊系列产品自有的自由精神、旅行者的洒脱概念,更被植入了黄柏青与乔小刀在工匠磨练上的手艺价值。如果说“生活的归零感”是他们基于旅者对背包与行走的赋值,那么“匠心的专注感”又是他们基于每一个作品的凝心填气。
除了设计概念与身份概念,作品的材质也成为了黄柏青(黄糊糊)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年轻时候他曾用了一款叫Babyblue的蓝色牛皮来制作包包,一开始包包并没有什么问题。但随着时间,包包开始褪色,整个包包呈现的质感与他当初的期望背道而驰。他因而开始重视对皮质的选择。在众多皮质中,令他倾心的则是植鞣皮。用天然植物染制成的植鞣皮虽然制作时间久、价格高,但质感的保留也能够随着时间越发有韵味。随着时间的变化,使用了植鞣皮的包袋会与主人的气息相适应,愈显魅力。例如GROTTO个乐经典的Black Stone黑石则巧妙的使用了这一款皮料,也是这一款皮料令很多仿冒者都望而却步。
让艺术成为自己作品的灵魂,从设计到制作到使用,每一个步骤黄柏青(黄糊糊)似乎都为使用者考虑好了。或许这就是GROTTO个乐不断向上之所在,不辜负每一份信任,认真对待每一份作品。